2025年8月,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旗下塑料技术委员会(CEN/TC 249)正式发布《塑料——农业和园艺用使用后可回收热塑性地膜》(EN 13655:2025)国际标准,该标准于2025年8月20日开放获取,2026年2月28日完成欧盟成员国国家级实施与旧标替代,为欧洲农林地膜的生产、使用及回收全链条提供统一技术规范,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EN 13655:2025标准聚焦于使用后需移除且不混入土壤的农业和园艺用热塑性地膜,明确其适用范围覆盖欧洲市场上以聚乙烯和/或乙烯共聚物为基材的四类地膜:透明膜、黑色膜、反射膜(如白色膜、黑/白复合膜、黑/银复合膜)以及其他控草用彩色膜(如绿色、棕色膜)。标准特别划定了适用边界,将用于熏蒸土壤消毒的地膜(归属于EN 17098-1、EN 17098-2标准)、使用后可混入土壤的生物降解地膜(归属于EN 17033标准)排除在外,确保技术规范的精准性。
作为指导地膜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标准,其核心技术要求涵盖三大维度。首先,明确了地膜的关键性能指标,包括尺寸、机械、光学及热学特性的具体要求,同时建立了地膜耐用性分类体系,并配套了对应的测试方法,规范性引用ASTM D 1003:2013、EN ISO 4892-2:2013、ISO 22095等多项国际标准作为技术支撑。其次,针对地膜回收难题,标准专门界定了“回收设计”的核心criteria,为生产端提升地膜可回收性提供明确指引。此外,标准还关联EN 18109标准,对等地膜的安装、使用、移除、收集等全生命周期环节的末端管理作出规范。
该标准特别指出地膜使用后的污染问题——有机与无机残留物污染率可高达70%至90%,而地膜厚度是影响污染率及回收难度的关键因素:厚度小于20微米的超薄地膜易受污染,且移除、回收成本更高。这一细节为生产企业优化产品厚度参数、平衡使用性能与回收效率提供了重要参考。
作为助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工具,EN 13655:2025标准明确对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中的“产业、创新与基础设施”(SDG 9)及“负责任消费和生产”(SDG 12)。业内专家表示,该标准的发布将有效解决欧洲农林地膜规格混乱、回收利用率低等痛点,通过统一性能要求与回收设计规范,推动地膜从“一次性使用”向“可循环利用”转型。同时,其对厚度与污染率关系的明确界定,将引导行业向更易回收的产品形态升级,为欧洲农业绿色转型与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