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国家TBT/SPS通报咨询中心(漳州)罐头食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以下简称“罐头技贸评议基地”)在福建漳州落地运行,这是我国首个聚焦罐头食品领域的国家级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标志着我国罐头食品产业应对国际技术壁垒、提升国际竞争力迈入系统化、专业化新阶段。
据悉,罐头技贸评议基地由海关总署标法中心、厦门海关联合漳州市政府、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漳州食品科技应用研究院、漳州罐头商会、重点罐头企业共建,汇聚政府、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构建“关地产学研”一体化协同机制,定位“立足漳州、服务全国、辐射全球”,聚焦罐头食品出口领域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技贸措施应对服务。
作为全国罐头食品产业的重要聚集地,漳州拥有从原料种植、加工到出口一整套完整的产业链条,素有“中国罐头之都”“中国食品名城”的美誉。以今年1-7月为例,漳州罐头食品出口值达7.9亿元,同比增长9.7%,产品远销东盟、欧盟、加拿大等128个国家和地区,竹笋、荔枝、花生米和龙眼等4类罐头出口值更是荣居全国榜首,漳州罐头成为了全球罐头贸易的一张响亮“中国名片”。
“漳州罐头产业根基深厚,但随着全球食品安全标准的持续升级和技术性贸易壁垒(TBT/SPS)的不断加码,主要输入国(地区)对食品接触材料环保性能、杀菌工艺合规性等要求日益严苛,我们国家罐头食品出口企业正面临着技贸信息不对称、技术转化能力不足、应对成本较高等现实挑战。”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罐藏食品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漳州食品科技应用研究院院长林焜辉谈起当前罐头食品行业面临的挑战时如是说。
“过去我们企业应对国外通报往往是‘单打独斗’,相互间信息相对闭塞、资源也较为分散,往往容易错失市场良机。”同发食品集团副总裁唐瑾也表示,罐头企业想要在世界舞台上进一步立稳脚跟、做大做强,亟需一个高级别平台提供专业化、成系统、即时性强的技贸应对指导。
近年来,以技术法规、协议、标准和认证体系等形式出现的非关税壁垒越来越多地影响到罐头产品的正常国际贸易,成为我国罐头企业“出海”的一道“隐形门槛”。在当下外贸形势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在漳州罐头产业和当地众多罐头出口企业的共同呼吁下,罐头技贸评议基地应运而生。
目前,罐头技贸评议基地在落成实体综合展厅基础上,组建了一支由18名食品科学、包装工程、检测认证等领域专家及海关技术骨干组成的核心团队,并联合全国罐头行业50余家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建立起网格化信息收集网络,覆盖原料种植、生产加工、物流出口等全链条领域,同时还在厦门技贸措施信息网、《罐藏食品》杂志开设了专栏作为基地动态展示的“窗口”。
“基地的成立,是支持漳州罐头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更是参与国际食品标准制定的关键布局。”据厦门海关所属漳州海关产品监管二科科长颜文卿介绍,罐头技贸评议基地旨在通过重点开展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收集研究、通报评议、风险监测预警及企业咨询答疑、技术培训等工作,为企业提供“一对一”风险预警与应对方案,助力罐头产业逐步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破局”再到“规则引领”的跨越,让“漳州味”乃至“中国味”罐头畅销全球市场。
林焜辉表示,接下来基地将充分发挥功能优势,联动国际规则研究与国内产业需求,强化政策集成、数据支撑、技术协同和资源共享,助力漳州罐头提升国际话语权,为中国罐头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