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总署8月4日记者通报会消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决策部署,海关总署在海关职责范围内,于近日出台了15条重点举措,主要围绕畅通物流、助力开放、培育产业、优化环境四方面,更好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如何更好支持服务通道沿线经贸产业发展?在促进物流方面起到哪些作用?支持西部地区扩大开放的措施有哪些?通报会上,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司长吴海平介绍了有关情况。
更好促进通道跨境物流畅通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一条国际物流大通道,我们这次出台的15条,重头戏就是畅通跨境物流。”吴海平介绍。
记者了解到,由于铁海联运具有速度较快、成本较低、安全性高等特点,受到企业青睐,近年来发展很快。今年上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4510列,同比增长9%,有力促进了资源要素跨区域流通,大幅降低了物流时间和成本,有效破解了“西货东出”困局。
吴海平表示,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组织形式越来越丰富,物流体量越来越庞大,对海关严密监管、高效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15条的出台,海关将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通关便利化水平,助力国际铁路联运扩容增量,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联动平台,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衔接互通,充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连接“一带”和“一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的作用。
此外,在15条重点举措中,海关聚焦沿线企业关切和物流发展实际,提出了服务通得更快、支持运得更多、助力联得更广三方面新举措,进一步提升通道进出口货物通关便利化水平,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铁路联运拓展货源,推动通道物流网络联通更大更广的区域。
更好打造西部内陆开放高地
吴海平介绍,海关此次研究制定15条,也将促进西部地区高水平开放作为一个重点。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西部地区货物贸易进出口1.8万亿元,同比增长3.5%,比我国外贸进出口整体增速高出1.4个百分点。
“我们继续支持确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地区申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进一步推动通道沿线物流节点城市开放平台能级提升。”吴海平表示。“同时,大力支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和通道沿线产业园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联动发展,推动实现‘通道+平台’功能互补、协同联动,服务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重庆市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要发起者和重要建设者,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海关总署指定重庆海关牵头,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海关深化合作共建机制。
发布会上,重庆海关副关长王宏翰表示,重庆海关立足重庆的区位优势,围绕牵头促合作、服务促开放、创新促经贸,着力提升沿线通关便利化水平,促进关联产业聚集发展和境内段铁路进出口货物转关运输便利化,全力以赴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发展。
更好服务沿线经贸产业发展
“海关始终坚持需求导向,支持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经贸产业发展,推动‘通道+产业’融合发展、联动发展、协同发展。”吴海平介绍,“一方面是助力沿线特色产品‘走出去’,另一方面是服务产品‘引进来’,特别是东盟国家产品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市场。”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直辖市)经新通道进出口约3500亿元、同比增长约40%,其中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分别出口约750亿和2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约1.2倍和1.5倍。
吴海平表示,15条中,围绕支持新通道沿线经贸产业发展,海关采取的举措主要有加大《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力度,帮扶指导重点行业、企业充分利用协定规则享惠,助力与东盟产业合作;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进出口情况监测分析,编制“中国—东盟”贸易指数,进一步做好技术性贸易措施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走出去”,将物流大通道、开放大通道的优势转化为经贸产业发展的优势。
更好优化通道发展建设环境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已经驶入“快车道”,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海关此次推出的15条,也包括了更好优化通道发展建设环境的措施。
“对外,主要是加强与东盟国家海关检验检疫合作,优化外部环境。对内,主要是强化新通道沿线海关之间协同配合,形成支持合力。”吴海平介绍。
据了解,海关的措施主要有深化“单一窗口”西部陆海新通道平台、“一带一路”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促进企业通关和物流作业“一站式”办理;加强与东盟国家海关检验检疫合作,扩大与东盟国家检验检疫证书联网核查;强化沿线各关之间在执法监管、便利通关、信息共享、产业培育等方面的互助协作,凝聚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发展的合力。
“下一步,海关总署将指导通道沿线海关抓好15条的落实落细,建立健全与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关长送政策上门’机制,深入企业和基层送政策、听意见、出实招,切实释放政策红利,为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贡献海关力量。”吴海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