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动态 > 新闻动态

中国—中东欧国家十年农业合作都有哪些成果?

发布时间:2023-11-23 来源:学习强国

  2012年4月26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宣告成立。十多年来,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建立起了以领导人会晤机制为引领,以文化、教育、农业、旅游、科技等多领域合作为框架的合作体系。

  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机制逐渐完善

  农业作为中东欧国家关注最高、兴趣最浓的重点领域,已成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重要部分。为了更好地加强合作,为政府组织、商协会、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更高层次交流平台,在中国农业农村部主导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促进联合会于2015年6月成立,其实体化运作为各国农业务实合作提供坚实的机制保障。

  截至目前,中国—中东欧国家举办了4届农业部长会和14届农业经贸合作论坛;中国与波兰、保加利亚、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建立了农业合作工作组,并与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家签订了10项包含蜂蜜、乳品、烟叶、玉米酒糟等农产品输华检验检疫协定书;共同制订了中国—中东欧蜂业行动计划,推进双方蜂产品生产、贸易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农业合作成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框架内设立最早、成果最多、关注度最高、参与度最广的务实合作平台之一,即使受疫情影响,中国—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逆势增长,更体现了双方农业领域合作的活力与韧性。

  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贸易快速增长

  2012—2022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呈波动增长态势,2022年农产品贸易总额为19.6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1倍,年均增长7.4%。其中,中国对中东欧出口农产品12.7亿美元,增长93.3%,年均增长6.8%;自中东欧进口农产品6.9亿美元,增加1.3倍,年均增长8.7%。近三年出口产品以电子烟烟弹和化学改性油脂为主;进口产品以葵花子油渣饼和乳品为主。

  随着合作深入,我国与保加利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克罗地亚和匈牙利六国的农产品贸易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5.7%、13.9%、11.2%、10.1%、9.8%和9.8%。

  以保加利亚为例,2012年我国与保加利亚农产品贸易额为4174.1万美元,占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总额的4.4%。其中对保出口农产品3756.2万美元,占对中东欧农产品出口总额的5.7%;自保进口农产品417.9万美元,占自中东欧农产品进口总额的1.4%。2022年贸易总额4.1亿美元,占比21.0%。其中出口1.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8.8%,年均增长11.5%;自保进口3.0亿美元,占进口总额43.7%,年均增长53.3%。产品方面,出口以糙米和电子烟烟弹为主,2022年两项合计出口额5637.8万美元,占对保出口总额的50.5%;进口以葵花子油渣饼为主,近三年进口均值为1.0亿美元,2022年进口达2亿美元,占自保进口总额的66.8%。

  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贸易与投资合作初有成效

  在浙江宁波设立中东欧国家特色商品常年馆,配套打造中东欧直播基地,探索跨境新零售新模式;唯一面向中东欧的国家级展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深化农业合作、加强科技交流、拓展文化旅游,充分发挥了深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中国—中东欧国家特色农产品云上博览会”系列活动,展示推介中东欧特色农产品,促进双方达成合作意向,为双方农产品贸易提供良好平台,创设“会、展、播”三位一体模式,开启双方合作云时代。

  在保加利亚建立首个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示范区项目,发展全产业链农业,促进双边农产品贸易与投资,推动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筹建;在深圳港建设农产品电商物流中心与展示馆项目,提供展览展示、产品准入咨询、市场推广、金融结算等一站式国际供应链服务;另有中东欧农产品电商物流中心相继在保加利亚和中国投入运营。

  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人才交流稳步开展

  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间经常性开展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交流活动,保持积极活跃的良好势头。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青年人才线上交流月”“中国—中东欧国家青年科技人才论坛”,在中国—中东欧农业国际合作论坛期间召开专场农业人才交流对接会等,搭建双方人才经验互鉴、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落地。

  中东欧国家农业与我国在资源和市场等方面具有一定互补性,今后我们应继续秉持资源共享、链条延伸、互利共赢等原则,聚焦蜂蜜、茶叶、乳制品等优势产业,进一步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特色农产品融合发展,巩固扩大合作成果,将中东欧打造成我国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的进口来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