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关指南 > 商品检验 > 进出口商品检验(合格评定)

进口隐形眼镜怎么选

发布时间:2023-12-13 来源:中国海关强国号

  随着现代社会电子产品快速发展和用眼时间逐步增长,有视力矫正需求而选择佩戴眼镜的人群逐渐扩大。其中,隐形眼镜凭借自身的便利性和“高颜值”,受到消费者欢迎。由于国内生产厂家较少,目前硅水凝胶等中高端隐形眼镜主要依赖进口。

  一、定义及分类

  隐形眼镜,又名角膜接触镜,是直接戴在眼球角膜上用以矫正视力或保护眼睛的镜片。隐形眼镜根据使用周期分为日抛、月抛、半年抛、年抛等,根据材料软硬分为硬性和软性两种。目前占据市场80%以上的为软性隐形眼镜。

  二、挑选指南

  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隐形眼镜?只要度数对了就行?不!

  (一)先做个眼科检查。原因一: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戴隐形眼镜。医生将根据你的角膜、泪液分泌、眼压等情况来判断是否适合,如果有严重眼疾或糖尿病等,建议选择框架眼镜。原因二:医生除了可以确认佩戴的度数外,还可以帮你测量基弧值,也就是眼球的曲线弧度。一般情况下不用太在意这个基弧值,但如果角膜太大或太小,可能不适宜佩戴隐形眼镜。

  (二)再关注三个参数。首先是度数。隐形眼镜直接戴在眼睛里,度数与框架眼镜并不完全一样。大致换算公示如下图:

  其次看透氧性。隐形眼镜“包裹”着角膜,如果透氧性太差眼睛就无法畅快呼吸,眼红、血丝也就随之发生,甚至可能致盲。

  关于透氧性,国际标准要求透氧量不得低于35DK/t,连续多日佩戴的镜片透氧量至少要达到125DK/t。但市场上部分品牌不给出具体透氧量,只标注透氧系数DK。如果消费者不会换算,本文换个方式帮大家总结一下:直接看标签的含水量(40%—60%)和材质(硅水凝胶)。一般来说,镜片含水量越高,透氧性也会越好。但如果含水量过高、保湿性能差的话,镜片可能反向吸收眼睛水分,从而加重眼干症状。因此选择含水量40%—60%范围内比较合适。材质方面,同样情况下硅水凝胶材质透氧性要明显高于水凝胶材质。

  最后关注周期。虽然周期越长价格越便宜,但基于健康和舒适考虑,还是建议选择周期短的产品。一般情况下不建议选择半年抛以上周期的产品,因为镜片用得越久,表面沉积物越多,不仅堵塞透氧通道还会磨损镜面,进而引发眼球红肿干涩畏光等症状。

  (三)核对医疗器械注册证。我国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隐形眼镜作为最高等级的三类医疗器械需经注册后才能销售使用。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时,首先要关注产品是否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其次可通过登录药监部门网站核对注册证与实际产品信息是否一致。

  三、海关监管要求

  海关对进口隐形眼镜实施检验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国家强制性标准GB11417.3-2012《眼科光学 接触镜 第3部分 软性接触镜》。

  其中《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进口的医疗器械应当是依照本条例第二章的规定已注册或者已备案的医疗器械。进口的医疗器械应当有中文说明书、中文标签。说明书、标签应当符合本条例规定以及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其中GB11417.3-2012则对镜片的透光性能(如光透过率、紫外光区要求)、几何尺寸(如总直径、基弧半径)和材料物理性能(如折射率、含水量)等有明确要求。此外,还对标签标识有要求,如有紫外线吸收功能的接触镜“在最小销售单元上应标明属‘UV吸收1类’或‘UV吸收2类’的类别”。

  四、如何处置不合格进口产品

  近年来,海关查获的不合格进口隐形眼镜主要包括无医疗器械注册证、无标签标识、无中文说明书、外包装未标注UV吸收类别等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实施条例规定,未经注册的进口隐形眼镜不得进口,海关对不合格进口隐形眼镜实施监督销毁或退运处理。对于可以通过技术处理消除的不合格情况,海关监督收货人进行技术整改,整改合格后准予销售使用。

  五、海关小贴士

  在选购进口隐形眼镜的过程中,除了关注镜片的度数、含水量、材质、使用周期等参数外,还应向进口商、销售商确认产品是否有进口医疗器械注册证、是否有中文标签和中文说明书,并核对内容与注册证是否一致。如果产品有紫外线吸收功能,外包装标签是否标注UV吸收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