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动态 > 新闻动态

10年间上海口岸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总值达27.9万亿元 贸易畅通 共享繁荣

发布时间:2023-11-01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排头兵,10年来,上海立足城市功能优势,强化“桥头堡”引领带动功能,推动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

  据上海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口岸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值2.9万亿元,同比增长5.5%,外贸规模较10年前扩容1.8倍。农产品、金属矿砂等商品进口规模不断扩大,电动载人汽车等外贸“新三样”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10月10日上午,在位于上海黄浦江中游的龙吴港,江上船来船往,码头边停泊的货轮装货卸货,一派繁忙。码头岸边,上海海关所属龙吴海关关员正在对一批自智利进口的散装铜精矿原料进行监卸。这批铜精矿共计2.24万吨,通关后将运往长三角地区企业用于冶炼金属制品。今年以来,龙吴海关共监管进口海运散装铜精矿货物45.81万吨,同比增长9.68%。

  “龙吴港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铜精矿进口港口之一,这些铜精矿主要来自秘鲁、智利、墨西哥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龙吴海关物控查检二科副科长王佳介绍,“我们依托建立‘口岸联络员’制度,积极引导企业叠加使用‘提前申报’‘无陪同查验’‘船边直提’等通关便利措施,助力大宗商品安全高效通关。今年以来,铜精矿等大宗商品整体通关时间较去年缩短约49.5%,切实为企业‘减负增效’。”

  矿产资源领域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金属矿砂等大宗商品资源丰富,与我国具有很强的资源互补性。一边是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及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愿景,另一边是技术、装备、资金、人才及基础设施建设等优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矿业合作提供了新机遇、新平台。

  上海是我国大宗商品进口的主要口岸之一,10年来,伴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能源矿产等领域合作加深,上海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金属矿砂进口量稳步提升。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口岸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口金属矿砂173.1亿元,同比增长63.1%。

  印度尼西亚的咖啡、南非的柑橘、坦桑尼亚的芝麻……“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涉及地域范围广,农业资源丰富,气候多样,为开展国际农业合作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贸合作日益深化,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通过“一带一路”从上海口岸进境,被端上国内千家万户的餐桌。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口岸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口农产品1027.6亿元,同比增长14.3%。

  10月9日9时许,在洋山南港码头,在上海海关所属洋山海关的监管保障下,1922辆国产汽车逐一驶向“艾利克拉”号汽车滚装轮,准备驶往智利的圣安东尼奥港,其中不乏欧拉等品牌新能源汽车。“目前我们码头汽车出口‘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航线共有15条,包括去往泰国、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海通临港码头运行部计划调度科值班经理李雍介绍。 

  “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红其拉甫海关全体关员的重要回信精神,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在口岸一线以实际行动守国门、促发展。在保障滚装轮出口汽车‘零延时’的基础上,建立‘预约查验’机制,配置专业班组对接,优先受理处置查验作业;加强与出口企业、港口单位沟通协调,靠前提供咨询服务,优化港区物流通道,大幅提升货物通关效能,为电动载人汽车等‘新三样’产品出口保驾护航。”洋山海关物流监控科副科长陈永华表示。 

  在全球产业升级转型与净零碳排放大趋势下,以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新三样”产品顺应国际低碳潮流,在广阔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收获越来越多的新用户,持续释放外贸出口新动能。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口岸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分别出口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货值241.1亿、315.7亿和53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3%、68.9%和58.2%。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基建密切相关,作为对外基建项目的核心支撑,越来越多的“国之重器”近年来活跃在“一带一路”的广阔市场和各项建设中。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口岸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口497亿元,同比增长31.5%。 

  10年间,上海口岸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27.92万亿元,占外贸比重超三分之一,“中欧班列—上海号”实现中欧线、中俄线、中亚线去程和回程全覆盖,“沪滇·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实现通车,连续五届进博会的成功举办推动共建国家在经贸领域合作……上海正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