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动态 > 新闻动态

南京海关:打造监管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5-02-17 来源:科技日报

  “您好,这里是太仓海关,现在需要您配合接受入境检疫。请您摘下帽子,正视摄像头,接受测温查验。”2月13日,一艘即将入境的船舶缓缓靠泊太仓鑫海码头,南京海关所属太仓海关关员经过风险研判,选择对该轮实施智慧电讯检疫模式查验。

  借助智慧电讯检疫终端配有的5G公网高清摄像头、高精度测温模块及放大镜、内窥镜,通过远程音视频,海关关员引导船员完成航海体温检测、健康申报核验、船员健康证书检查等卫生检疫程序,在确认全体船员检疫合格并无其他异常后,及时办理了入境相关手续。

  “智慧电讯检疫模式在太仓口岸落地已近一年,采用这一模式,船舶等待检疫时间得到大幅压缩,码头泊位使用效率显著提高,缓解了太仓港的疏港交通压力,同时,极端天气、深夜靠泊等影响检疫通关的因素也得到有效控制。”南京海关所属太仓海关运输工具监管科科长张轶恺介绍。

  2月14日,张家港永嘉码头查验中心,南京海关所属张家港海关关员正在使用“鉴木”木材智能识别系统查验进境木材,通过打磨拍照上传一系列流程,现场关员与专家开展远程联合鉴定识别。“这个芯材的颜色偏黄褐色,而且带有深浅相间的条纹,和有着‘小斑马’俗称的赛鞋木豆特征很接近。”经过远程鉴定交流,一线关员快速完成了木材材种初筛鉴定。

  为助推海关木材查验提速升级,张家港海关持续优化升级“鉴木”系统,增加拓展有害生物智能识别模型,升级图像采集终端、训练图库、识别模型,系统识别率持续提升,“即验、即放”逐渐成为木材监管“新常态”。

  和水运港口一样,空港口岸也在向“智慧化”和“数字化”转型,为不断升温的入境游热再添一把火。

  “我们改进舱单信息获取模式,实现旅客信息的提前获取和综合分析,通过先期机检将旅客行李提取和行李检查改为‘并联’检查,通关流程更加高效顺畅,旅客全流程通关时间压缩68%。”南京海关所属无锡海关驻机场办事处旅检一科科长詹靖介绍。

  在此基础上,无锡海关加大设备集成,构建体温监测、医学巡查、核辐射检测、人员信息采集等多功能测温通道,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旅客航班信息、身份信息、行李物品信息、历史通关记录、物品申报数据等多维度信息,构建了海关“无处不在,无事不扰”的监管生态和守法旅客“无感通关”的全新体验。

  “近年来,南京海关深入贯彻落实海关总署关于智慧海关建设工作部署,秉持‘N+X’总体方案要求,在参与顶层设计、破冰参数中心上全力以赴,在落实承办任务、深化复制推广上加快推进,在特色创新、破局试点应用上大胆探索,努力为全国海关献好策、探好路、挑大梁。”南京海关综合业务处二级巡视员掌孝恩表示,下一步,南京海关将加快推进智慧海关场景项目建设,深化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实战应用,打造监管新模式,更好履行守国门、促发展职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