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清关指南 > 卫生检疫

这些“肠”识你了解吗?

发布时间:2025-09-22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扫一扫分享

  进入夏秋交替时节,霍乱弧菌、痢疾杆菌、诺如病毒、阿米巴虫等各种引发消化道传染病的微生物愈发活跃。这些微生物通过被污染的水源、变质的食物,甚至是公共场所的扶手或按钮,悄悄钻进消化道,引起从肠道为主的消化道感染,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害公共卫生安全。本文将带你了解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一、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 

  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霍乱、细菌性痢疾、诺如病毒感染、阿米巴性痢疾等。了解这些常见消化道传染病的病原体、症状等知识,有助于我们更早识别风险,将传染病遏制在源头。 

  (一)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三种检疫传染病之一,具有发病急、传播快的特点,潜伏期为数小时至5天,通常为2至3天。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剧烈的无痛性水样腹泻,严重的一天可腹泻十几次,并由剧烈腹泻造成大量脱水,引发烦躁不安、表情呆滞、眼球下陷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 

  (二)细菌性痢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潜伏期为数小时至7天。典型特征是起病急,有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摄氏度以上,伴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并出现腹痛、腹泻,多先为稀水样便,1至2天后转为黏液脓血便,常伴肠鸣音亢进,左下腹压痛,重症患者伴有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也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三)诺如病毒感染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诺如病毒具有感染剂量低、排毒时间长、外环境抵抗力强等特点,容易在相对封闭环境暴发。潜伏期为12至72小时,通常为24至48小时。典型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部分有头痛、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呕吐为主,成人腹泻居多,稀水便或水样便。属于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四)阿米巴性痢疾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结肠壁后所引起的以痢疾症状为主的消化道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此病易复发,易转为慢性病,可引发肝、肺等脏器脓肿及肠内外并发症,死亡率在原虫病中仅次于疟疾。潜伏期通常为1至2周,部分可能长达数月甚至1年之久。典型症状有间歇性发热、恶心呕吐、体力下降、体重减轻、虚弱乏力、腹部痉挛绞痛、排便次数增多,每日腹泻可达3至10次以上,可见黏液脓血便、果酱样便或血性分泌物,儿童还可出现无腹泻性的直肠出血及慢性腹泻。 

  二、传播途径 

  消化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具体包括: 

  (一)水源传播:这是最“高效”的传播途径。当感染者的粪便、呕吐物进入水源(如河流、井水、自来水管道),未经彻底消毒就被饮用或接触,可能导致大规模暴发。 

  (二)食物传播: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和销售过程中存在被病原体污染的危险。食品中的病原体可能来自存放容器、进餐用具、手的接触等。 

  (三)接触传播: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如餐具、玩具、门把手等)后,未洗手就接触口鼻。 

  (四)昆虫传播:苍蝇、蟑螂等昆虫接触污染物后,再污染食物,间接传播病原体。 

  三、个人预防措施 

  (一)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保持手部卫生,取用食物前、准备食物期间和饭前便后要洗手,建议采用“七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立、腕),每次洗手不少于20秒;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刀具、砧板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蔬菜水果用流动水冲洗或去皮后食用,不随意采摘野外果实;不吃生冷食品,烹饪食物要煮熟,尤其是贝类等海产品;不购买来源不明的进口冷链海产品,不喝生水,饮用水要煮沸消毒,购买桶装水时要选择卫生合格的产品。 

  (二)做好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塑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 

  (三)做好病媒生物防治措施。尽量避免接触鼠、蝇、蟑螂等滋生的环境。 

  (四)增强免疫力,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饮食均衡,摄入足够量的营养物质;适当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保证睡眠充足,每天睡够7至8小时。 

  四、海关提醒 

  在入境时,如出现发热、皮疹、腹泻腹痛、肌肉疼痛、乏力、皮下出血等不适症状,应主动向海关工作人员申报,并告知近期旅行史,配合做好体温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等工作,以便得到及时诊治。入境后,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当立即就医或向当地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咨询,并详细告知旅行史和接触史,以便得到及时诊治。

上一篇:鹦鹉热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