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东欧小镇,太阳落山,就是小酌的讯号。
下班后约上朋友,钻进路边小酒馆,点上两杯鸡尾酒,配着奶酪聊聊天,一身疲惫尽数洗去。
如今,“这一招”已经被宁波的进口商复制到了全国各地。
“入驻宁波3年,我们的小酒馆从原先的全国30多家,发展到现在到100多家,光是宁波就有3家。”中东欧进口商、中浦耐杯烈酒馆负责人李卫冬告诉记者,酒馆主打的就是从宁波进口的中东欧小众酒,比如波兰的金酒、伏特加等基酒,配上捷克的利口酒或者匈牙利的百利甜,就是一款具有中东欧风情的鸡尾酒。
这三年,是疫情在全球蔓延的3年,也是经济全球化举步维艰、产业分工和贸易链条面临“退化”风险的三年。为什么这个中东欧小酒馆能独善其身,而且实现了“弯道超车”?
“很重要的原因,我们选择了宁波。”李卫冬说,疫情确实打乱了公司原本的发展计划,带来了非常多不确定性,很多外部的冲击因素很难在短期内消除,但是宁波平台提供的服务让企业感受非常暖心,让企业得以快速搭建起从进口到终端的销售全链条。
“比如入驻宁波前,我们进口一个中东欧酒类集装箱,从船舶到港,到商检报检、海关报关,再到堆场缴费、运输送货等环节需要5-7天,但在宁波,3天之内就能完成所有清关手续。”李卫冬说,而这,只是第一步。
作为进口商,他们更看重后续的平台展示以及推广。宁波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就很好地解决这一点。中东欧商品常年馆是全国最大的中东欧商品展示中心,将商品贸易、地域文化宣传与体验式消费融为一体。在讲好商品故事的同时,让中东欧商品自带传播力,夯实了受众基础,另外,宁波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借助在全国开拓的近50家中东欧特色商品销售点,大大拓展了商品渗透渠道,在潜移默化间培养了中东欧小酒馆的受众。仅2022年,中浦耐杯烈酒馆就增开了22家。
如今,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断优化,小酒馆的“小目标”也在不断调整。
“未来5年,我们将以江浙沪为中心,力争开到500家,实现年进口1亿元中东欧商品的目标。”李卫冬说。
消费融合、场景落地,同时利用中东欧常年馆品牌效应,聚焦时尚趋势,挖掘小众商品,从而带动相关上下游汇聚,正在成为宁波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的“看家本领”。
“大家都听说过韩国泡菜,但是你知道保加利亚的泡菜也是一绝吗?”进口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为了加强合作,进口中心尝试先向这个保加利亚客户采购了一批烤红辣椒、风味白豆酱、泡蔬菜等特色食品,逐步培养市场,准备后续推广。
据悉,目前中东欧常年馆汇集酒类、农产品、化妆品、工艺品等4000余种特色商品,除常规的葡萄酒、牛奶、果汁、橄榄油、护肤品、洗涤用品外,一些原本小众的波罗的海草药酒、斯洛文尼亚南瓜子油以及波兰手工陶瓷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所了解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