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动态 > 新闻动态

渔具出海“钓”动全球

发布时间:2025-02-27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静坐湖畔,远离喧嚣,看湖面波光粼粼,赏天地山水风光,等候着湖面上的浮漂跳动之时,提竿收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娱乐方式日渐多元化,钓鱼成为人们消遣娱乐的主流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加入现代“渔翁”行列。钓鱼运动不仅是一项休闲娱乐活动,更是一个充满商机的产业,与之紧密相连的装备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包括钓鱼竿、鱼钩、渔线轮、鱼线、鱼饵等。其市场潜力巨大,正成为经济发展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兴起钓鱼热

  垂钓的放松和乐趣,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 

  中国是世界钓鱼用品制造大国,近年来,国产钓鱼用品凭借精湛的工艺和卓越的性能深受海外消费者的喜爱,产品远销全球各地。 

  一款好的鱼竿离不开牢固、轻量的渔线轮。宁波中源欧佳渔具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渔线轮研发、制造和销售的现代化企业,自主研发纺车式、鼓式和哈巴轮式等产品100多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产品出口欧洲、美洲、东南亚、日本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世界著名的几个钓鱼用品公司已经主动提出与我们进行长期、友好战略合作。”该企业外贸部业务员胡雪飞介绍,“原产地证书是我们走出国门的关键性凭证,让我们的产品在国外能够享受到关税优惠待遇,实实在在地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2024年,宁波海关签发涉渔具相关产品的原产地证书金额近9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23%。今年1月,宁波海关签发涉渔具相关产品的原产地证书金额为1192.76万元,同比增长16.2%。 

  钓鱼用品产业的蓬勃生机映射出宁波制造业的生机和活力。下一步,宁波海关将加力推动政策与市场同频共振,让“小鱼竿”钓出“大产业”,成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惠企惠民的生动实践。 

  据厦门海关统计,2024年福建省钓鱼用品出口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出口值位居全国第五,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数据显示,东盟和美国是福建省钓鱼用品主要出口市场,2024年福建省分别对其出口2.5亿元、1.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1.4%、13%,两者合计占同期福建省钓鱼用品出口总值超六成。此外,作为新兴市场的拉美地区增长明显,2024年对该市场出口4665万元,比上年增长69.8%。民营企业“主力军”作用凸显,2024年出口5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占同期钓鱼用品出口总值的77.4%。 

  “随着全球范围内钓鱼热的兴起,为我们企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2024年欧凯钓鱼用品出口额超6000万元,比上年增长约两成。”东山欧凯金属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经理朱志勇介绍。该公司主要产品为铅锤组、浮球组、鱼钩组等钓鱼配套产品及零件,主要销往欧美地区,2024年该公司在巩固老客户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客源,对加拿大出口订单增长30%。 

监管更有力 

  近日,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的廊坊健溢美体育器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溢美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将进口的高强度碳纤维材料、精密轴承等配件组装成高端钓鱼用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后,这批钓鱼用品将出口波兰供钓鱼爱好者选购。据统计,2024年,该公司进出口总值突破19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6.3%。 

  作为“中国钓具之乡”的固安县,20世纪60年代起发展至今,其钓鱼用品产业涵盖了高中低端60大类3000多个品种的产品,年产值超5亿元,是当地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 

  为积极探索助力县域经济新模式发展,石家庄海关所属廊坊海关多措并举,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海关政策红利。“我们在强化企业前期手册备案审核、严格保税中后期监管及核销,通过主动识别和评估风险,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全面推行‘网上办+零跑腿’模式,优化加工贸易手册设立、变更、核销等流程,实现‘即到即审,即审即办’,确保企业‘零等待’。”廊坊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我们还为企业提供‘提前申报’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等便利化措施,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 

  据统计,2024年廊坊市累计出口钓鱼用品及其零部件总值达2904万元,比上年增长153.6%。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1872.7万元,比上年增长150.4%,占比64.5%。固安钓鱼用品产业正以崭新的姿态“扬帆出海”,在国际市场上闯出一片“新天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为助力钓鱼用品企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济南海关所属滨州海关坚持“监管”“服务”两手抓。针对国外知名品牌钓鱼用品,该关大力加强风险分析,严厉打击同类商品的走私活动,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加大对商品名称、规格型号、材质等申报要素的审核力度,提高申报准确率。针对首次出口钓鱼用品企业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该关实施“一企一策”精细化监管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外贸资讯和合规指导,实施“7×24小时”线上资料预审和“即报即审”“两步申报”等通关便利化措施,开辟出口“绿色通道”;深入企业宣讲海关总署相关措施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税收优惠政策,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此外,滨州海关还大力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及品牌创新,指导企业顺利完成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保护自主品牌权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下一步,该关将继续加强正面监管,积极向企业推送市场准入信息、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资讯,推动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帮助企业抢抓出口机遇、扩大市场份额。 

冲刺“开门红” 

  在位于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的山东滨州依娜渔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一排排精美的鱼钩在他们的巧手下被精心加工并完成打包,准备发往世界各地,冲刺新年“开门红”。 

  “我们的产品远销阿联酋、越南、斯里兰卡等21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全年订单不断,小到3.5克,大到280克的鱼饵,一应俱全,2024年出口产值达到1500万元。”山东滨州依娜渔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永来介绍。 

  滨州制造的钓鱼用品凭借种类丰富、性能优良等优势,受到海外消费者的青睐。据滨州海关统计,2024年,滨州市钓鱼用品出口货值达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 

  滨州市钓鱼协会会长杜承林说:“当前全球钓鱼爱好者数量持续上升,对钓鱼用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滨州不仅拥有广大的钓鱼爱好者群体,也有像无棣县任庄村这样的‘中国渔具第一村’,钓鱼用品产业基础雄厚,产品质量过硬,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渔业发展迅猛,不仅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还为地方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位于宁波前湾新区的宁波欧胜渔具有限公司同样以“开年即冲刺”的奋进姿态,抢抓生产先机,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忙碌,贴布、卷制、固化、脱芯,一批批成品碳纤维鱼竿被打包完毕发往海外。 

  “2024年,我们的碳纤维制鱼竿等产品的出口值接近4000万元,比上年增长了三成。”该企业部门经理杨珍娜介绍,该企业专注于高性能钓鱼用品的研发和生产,以结实耐用、性价比高而闻名,远销丹麦、德国、日本等国家。 

  “为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需求,公司对产品设计、生产工艺等提高标准、不断创新,原材料方面需要用到大量进口的碳纤维布等。”杨珍娜表示,“杭州湾新区海关在得知我们的需求之后,主动上门宣传政策,帮助我们办理了加工贸易手册,实现了降本增效。” 

  为保障企业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宁波海关所属杭州湾新区海关安排关员“面对面”指导企业规范申报,提供产品归类、技术性贸易措施等方面政策指导,助力企业出口货物快速通关。(刘如意、陈绍新、常天辰、陈毅明、林苗、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