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全球照明产品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大量产品销往各个国家及地区。本文结合企业关心的问题,对我国照明产品出口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解答。
一、企业在申报出口照明产品时应该注意什么?
根据我国海关监管相关规定,出口的照明产品不属于必须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对于法定检验商品以外的进出口商品,海关总署制定并下达进出口商品抽查检验计划,对部分商品实施抽查检验和监督管理。企业在办理照明产品出口业务时,应提前了解海关相关要求,如实向海关申报,并积极配合海关监管。
二、在出口目的国方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近年来,我国照明产品出口受到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越来越大,导致成本高企甚至市场丢失。以欧美市场为例,欧盟和美国有大量的准入要求及技术法规和标准,覆盖了节能环保、能效标签、产品性能、安全性要求等,甚至还有具体的尺寸、重量、形状等严苛要求。建议企业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同时加强对出口目的国相关标准法规的研究,主动了解各国市场准入要求,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出口欧美市场一般需要什么认证?
出口到欧盟的照明产品一般需要申请CE认证,表明产品符合欧盟相关指令的要求。出口到北美的照明产品必须经美国UL安全认证或CUS(加拿大与美国)的安全认证。UL安全认证主要是对产品安全性能方面的检测和认证。另外,欧美在电磁兼容、能效标签、废弃电子产品管控等方面还有多种指令要求。若企业想了解相关认证具体情况,可咨询属地海关相关部门。
四、目前国外关于照明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趋势是怎样的?
目前照明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具有以下趋势:一是涉及范围更广,采用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国家不断增加。2022年以来,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南非等国家不断新增各项技术要求。二是针对性更强,LED照明产品已经成为国外新发布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重点,对LED照明产品的合同评定、技术标准和测试要求方面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越来越多。三是技术要求更严,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国照明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技术标准要求不断加强,例如欧盟的ErP指令,分为三个阶段实施,每个阶段的光效要求都在提高。
五、企业应如何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
企业要合理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在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不利影响时,及时与海关部门沟通,并加强与采购商、国外经销商、行业协会和检测机构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拓宽获取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的渠道。除向行业协会寻求信息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外,企业应当积极参与海关组织的WTO规则下有关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通报评议和相关研究工作,发挥积极作用。此外,还应加大科研设备、人员与经费的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增强技术实力,以更好适应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