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动态 > 新闻动态

强化“口岸+属地”联动监管 推进智慧海关建设

发布时间:2023-08-31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是海关总署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围绕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的新形势、新要求,用创新思路、改革办法、科技手段,探讨强化进口货物属地查检“口岸+属地”联动,构建海关智慧监管模式。

  建设属地查检生态体系,提升创新联动水平

  一是加强属地智慧查检“口岸+属地”顶层设计。探索构建“大平台、微服务、小终端、富生态”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深化AI、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安全加密等新技术应用,集中优势资源建立高水平智能化的大平台,以信息集成、协同高效的大平台支持小终端做好监管服务,通过灵活多样的小终端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提升整体运转效能,实现全国海关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有序运行,启动“口岸+属地”智慧海关应用场景。

  二是健全查检“微服务”的子功能体系。着力打造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领域、全体系智慧监管服务系统,推动物流监管智能预警、安全风险智能研判、企业信用智能分析、产品信息智能溯源,并辅以“富生态”多方支持,在兼顾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口岸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例如,建立智慧查验系统,利用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远程无接触”查验和合规直接放行。

  三是建立属地查检智慧监管系统。以大数据驱动监控分析、规则指令与业务现场作业相连接,实现供应链全过程伴随式综合防控。上线集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分析、集约化运行功能于一体的智能识别系统,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在深度学习海量商品图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现场采集样本比对分析,实现智能识别和结果判定。

  优化监管方式,提升监管联动水平

  一是扩大数据运用场景,精准掌握货物流向。深挖海关大数据应用优势,对接物流企业、进出口企业大数据资源,实现在途运输数据流、轨迹流、视频流的集成应用、实时监测、及时预警,精准掌握货物流向。

  二是利用智慧化手段,精准识别业务管辖现场。利用集装箱扫描设备、无人机、“智能审图”5G等智能化软硬件设备及技术,全面识别货物全流程信息,科学识别风险隐患,智能确定业务管辖现场,切实提升属地指令属地化比例。

  三是丰富口岸属地联动手段,提升口岸通关效率。运用海关大数据、智慧模型算法等分析海关监管全链条风险点,完善“两段准入”管理,在“附条件提离”“转场查验”“先放后检”“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等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更多的“口岸+属地”联动协作监管举措,以更高效的联动效率压缩货物口岸滞留时间。

  四是推进业务系统生态化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全链条顺势监管机制和全方位便捷高效服务机制,优化口岸查验和属地查检业务管理系统,实现口岸与属地间指令、检查结果、风险类型便捷互转和反馈,减少重复检查项目,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

  创新管理机制,提升功能联动水平

  一是建立海关属地查检智慧调度系统。搭建智慧感知平台,加强对“口岸+属地”整体查检情况的态势感知,实时掌握查检实况、现场工作强度和执法廉政风险,高效调配执法力量,科学调度查验业务分布。

  二是推动智慧属地查检建设。搭建属地查检远程作业平台,开发应用远程视频检查设备,强化属地查检智能化作业,利用机器学习、图像识别、AI智能比对等技术,探索对远程查检视频非结构化数据智能识别、分析,代替人工实现箱号、封号核对,监掏监装,成分含量分析,物种判别,规格型号识别,差异判断等一系列查验、查检作业环节,实现属地查检远程监管关键作业环节、关键信息要素的智慧记录、智能识别,进一步提升属地查检工作效率。

  三是设立属地查检智慧指挥中心。借鉴危险化学品集中工作组模式,依托属地查检远程作业平台,设立属地查检智慧指挥中心,承担直属海关关区范围内机电、轻工等特定商品的远程查检业务,对风险较高的商品,建立“远端专家+现场关员”工作机制,建立专业化更强、执法尺度更统一的属地查检科室,进一步封堵执法漏洞、消除执法风险。

  建设智慧知识体系,提升培训联动水平

  一是建立知识经验数据库。全面梳理海关执法规范标准、操作指引及各业务领域通用知识和国内外先进实践经验,将相关知识经验全面数字化。建立集约化海关知识经验数据库,为一线执法提供知识支持。集成案例库、专家库等在线资源,动态更新知识库。打造商品知识“移动字典”,涵盖常见商品的形态特征、濒危等级、判定要点,收录典型查获案例。开发模糊查询、关联链接等智能检索功能并嵌入作业系统,为现场执法提供便捷高效的知识库支持。

  二是强化联合培训。利用虚拟现实、智能辅助、远端专家等方式,开展口岸监管、属地查检关员联合培训,提升业务学习、岗位练兵效果。

  三是提升监管效能。发挥属地查检见单见人见货优势,用好5G、区块链技术,对商品的类别、税号、监管方式等信息实现信息互通、线索共享,开展“口岸+属地”风险联判、监管联合,着力构建全链条安全监管体系。